他们心中的2011充满希望 专访石家庄农民工(图)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浏览文章

他们心中的2011充满希望 专访石家庄农民工(图)

发布时间:2011/1/23  浏览数: 1023 次  浏览字体:[ ]
  

为避免农民工工资拖欠,友谊街道办事处日前建立每日巡查制度,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。 本报记者 董永博 摄
为避免农民工工资拖欠,友谊街道办事处日前建立每日巡查制度,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。 本报记者 董永博 摄



  关键词 生活

  第一代农民工

  那片土地永在心中

  他们是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政策搞活以后出来打工的农民。时至今日,这一代农民工早已人过中年,大部分已回到农村。

  在槐安路一处工地上,农民工张福田正在忙碌,当记者正要向他提问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,电话的另一端是远在河南的家人,春节快到了,他那在广东打工的儿子还没回家,妻子希望他能早点回家过年。多年的重体力劳动,让老张落下了腰疼病,他觉得城市车多、人多,没有农村好,农村住得方便,空气好。他打算再干两年就“告老还乡,回去种田”。他说:“地是老本,农民不能离开土地,有了土地,至少全家的口粮没问题。”不过,老张说儿子却有自己的想法,儿子想在城里买房安家。虽然老张并不确定他们的理想能不能实现,但听了这样的话还是很高兴:“年轻人在外闯,我支持!”

  第二代农民工

  多挣些钱回家养老

  他们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出外打拼的农民,很大一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,挣了些钱而选择回乡。与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、技能上的差距,令他们在竞争中落在了下风。

  44岁的王大勇,在省会打了快20年的工。搞过绿化,修过房子,盖过楼。工资从最初的几百元涨到了1800元,对新的一年,王大勇没有具体规划。现在是靠技术赚钱的时代,人老了学不了技术,靠体力能多挣就多挣点,等儿子娶了媳妇,就打算回家养老,做点小生意。

  第三代农民工

  努力工作期待未来

  他们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,他们不愿再重复第一、二代农民工的轨迹,不愿再被社会定格为“农民”,他们对未来有更高的期待。

  21岁的苏雪林进过工厂、干过销售,现在在石家庄搞装运。谈起工作,他很是感慨:“越来越觉得有门技术的好处,就像现在这家公司,要是懂电脑,工资会高很多。”虽然打工的道路并不平坦,但小苏并不想回老家:“已经熟悉了外面的生活,对家乡的生活反而陌生,一定要在外打拼一番。但不能像上一辈人,出去打工就只晓得出劳力。最大愿望就是多赚钱,在城市安家。”

  关键词 心愿

  辛苦,为孩子“圆梦”

  “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。”离春节也就十几天了,36岁的李国平和几十名农民工兄弟一起坚守工地,为保证工程按期完工不停地工作。谈及新年心愿,老李说:“就是希望能把工程干好,多多挣钱,孩子学习向上。”提起孩子,老李的眼圈就红了,他告诉记者,学校曾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谈谈新年愿望,“一本课外读物、一个乒乓球拍、一顿肯德基……”女儿的愿望让老李心酸。女儿经常看着广告对他说:“爸爸,炸鸡看起来真好吃。”喜欢乒乓球的女儿经常用书当球拍颠球,老李说,他一定要在过年时帮孩子实现这些“奢侈的愿望”。

  赚钱,在城市买房

  35岁的张军原本是农民,在省会开了6年出租车,如今,成了地道的“城市通”,不管哪个小街小巷,他都能准确找到。张师傅的爱人也在石家庄打工,儿子快4岁了,三口人一直租房住。每次载着城里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出去玩,老张就特别羡慕,觉得对不住妻儿,老张说:“新年最大的梦想就是多赚钱,早日在省会买套房子,让儿子在城市上学。”

  15年前,20岁的孟解军跟随父亲出来干活,做木工15年,省会不少小区都能找到孟师傅装修过的房子。他说:“我给上百套房子装修过,却没有一套属于自己。2011年,真希望能买一套自己的房子!”

  关键词 盼望

  一盼工资按时发,不要总“试用”

  “最怕老板拿试用期当幌子,该转正时就被无故开除。”27岁的王孝福学得一手好厨艺,去年,应聘到省会石家庄一家餐馆做厨师,事先约定试用期2个月,转正后,月薪每月2000元,可试用期快到时,老板以手艺不精为由,将他开除,只好重新找工作,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机会。在新年里,他最大的愿望就是,老板能够按时发工资,别再拿试用期当幌子。

  二盼被尊重,融入城市中

  “虽然在城市工作,却觉得距离城市很‘远’。不害怕艰辛的劳动,怕的是社会的歧视使我们无法融入城市中。”卢海涛说,从父亲手里学到铆工手艺后,2008年来省会石家庄打工,然而几次打工经历让他很失望。他提出一个月1800元的待遇,这对技术工而言并不算高,可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却轻蔑地说,“农民工也想拿这么高工资?”老板的歧视让他感到酸楚:“农民工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尊重,像对城里人一样得到公平对待。”

  三盼吃住条件能改善

  胡臣春是一名电焊工,三年前,他进城打工时,体重是140多斤,现在只有110斤……老胡几次离开单位,都是因为工作环境太差:“虽是包吃住,但一周看不到几次肉,住的地方条件很差。”对于“住”,很多从事建筑的农民工的体会尤其深刻:没水没厕所,夏天蚊虫多,冬天冷得很……农民工辛苦有目共睹,希望用人单位改善他们的吃住条件。

  四盼社会多关注,安全有保障

  伍治军2003年到一家工地打工,没想到出了安全事故,包工头仅赔付了3万元的医疗费。出事后,老伍不能干重活,家里欠下许多债务,60多岁的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。有一次父亲生病去医院,看病花了300多元,父亲心疼钱,从此生病再也不肯去医院,自己硬撑。伍治军说,他期盼政府能像关注“讨薪”那样,更多地关注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障问题。

  生活在省会石家庄的农民工涉及行业广泛,包括建筑装修、餐饮服务、交通、零售业等。在刚过去的2010年,他们过得好吗?新的一年,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愿?

  结束采访时,农民工们那一张张淳朴的脸仍在记者的眼前不断闪现,也许生活依然艰辛,但乐观、坚强、永不放弃的精神,让他们对已经到来的2011年充满希望。愿这一年里,他们一切都好!

  ■本报记者 赵石星

  友情链接  
宿迁离婚网 宿迁刑事辩护网 宿迁律师网 南京劳动网 宿迁知识产权律师网 宿豫律师网 宿迁交通事故律师网 宿迁房地产律师网
车辆违章查询 沭阳律师网 人事仲裁网 中国法院网 劳动仲裁 南京劳动保障网 劳动仲裁网 劳动仲裁
劳动保障部 江苏劳动保障 宿城区劳动局 宿迁劳动保障网 宿迁法律顾问律师网 宿迁仲裁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 宿迁律师网
设为主页  |  收藏本站 |